防治跳蚤、臭虫等各类害虫
蚤属于昆虫纲、蚤目(Siphonaptera),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。其特征是:①体小而侧扁,触角长在触角窝内,全身鬃、刺和栉均向后方生长,能在宿主毛、羽间迅速穿行。②无翅,足长,其基节特别发达,善于跳跃。全世界共记录蚤2000多种,我国已知有454种,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人兽共患病有关。
形态
雌蚤长3mm左右,雄蚤稍短,体棕黄至深褐色。有眼或无眼。全身多刚劲的刺称为鬃(bristle)。
1、头部 略呈三角形,其中央的触角窝(antennal fossa)可将头分为前头和后头两部分,前头上方称额,下方称颊。触角分3节,末节膨大,常又可分为9个假节。雄蚤触角较长,平均向下藏在触角窝内,交尾时将触角上举以挟持雌虫。有的蚤在触角窝前长有单眼。前头腹面有刺吸式口器,由针状的下颚内叶1对和内唇组成食物管,外包以分节的下唇须形成喙。蚤头部有许多鬃,根据生长部位称眼鬃、颊鬃、后头鬃等,有的种类颊部边缘具有若干粗壮的棕褐色扁刺,排成梳状,称为颊栉(genal comb)。
蚤头部及前胸
2、胸部 分成3节,每节均由背板、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。有的种类前胸背板后缘具有粗壮的梳状扁刺,称前胸栉(pronotal comb)。无翅,足3对长而发达,尤以基节特别宽大,跗节分为5节,末节具有爪1对。
3、腹部 由10节组成,前7节称正常腹节,每节背板两侧各有气门1对。雄蚤8、9 腹节、雌蚤7~9腹节变形为外生殖器,第10腹节为肛节。第 7节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组粗壮的鬃,称臀前鬃(antepygidial bristle), 保护着其后第8节上的臀板(pygidium),臀板为感觉器官,略呈圆形,板上有若干杯状凹陷并且各具一根细长鬃和许多小刺。
雌蚤腹部钝圆,在7~8腹板的位置上可见几丁质较厚的受精囊。受精囊可分头、尾两部分,形状各种蚤不同。雄蚤腹部末端较尖,其第9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上抱器和下抱器。雄蚤外生殖器复杂,形状也因种而异,故基与雌蚤受精囊一起被作为分类的依据。